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映欣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原生态笔墨

2013-07-31 15:52:3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王璜生
A-A+

  陈映欣是从家乡来的,家乡在山和海交接的地方,不能算山区,但也并不完全是海滨。“家乡”有时候是“农村”的同义词,隐含着“土”和“落后”的涵义,但“家乡”更多的是与“朴素”、“朴质无华”联系在一起。陈映欣从家乡来,来到了这拥挤杂乱的“大都市”,“大都市”到处是欲望,膨胀的欲望,情色的欲望,功名利禄的欲望,家乡的那种山和海的清清而带有咸水味的气息,与这大都市夹杂着香水汗水臭沟水的欲望显得格外的冲突,陈映欣在这样的香水汗水臭沟水里泡过了,读完大学又在这样的都市中飘泊着,虽然他有时也回到“家乡”看看转转,也到一些边远的山区苦涩的农村去走走悠悠,但也总免不了处在于一种矛盾的搅扰之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当然,陈映欣没这么严重,他只是心存着“家乡”而在异味的都市里悠而在之修筑他的小天地,其实,很多很多人都是这样。

  陈映欣的难得之处是,他希望用他的绘画来重塑心中“家乡”,他想以绘画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笔墨”来对“家乡”作意象性的阐释,于是,他提出了所谓的“原生态笔墨”的说法,并进行了他具体的实践。

  “笔墨”这玩意,是被文人士大夫“玩”出来的,还玩出了“文化”来。本来,笔和墨只是一种描绘塑形的工具媒介,由工具媒介又引申为方法形式,即如何用笔和墨来造型和完成一个画面。但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不知是无暇或无能,或者干脆就不屑于用笔和墨来描绘塑形,而“有文化”的他们找到了一种又可以用它来“画”又将它称为“写”的表现方式,并赋予这样的表现方式以丰富的,越来越多的“文化”涵义,“笔墨”的指称本身便是这种“文化”在中国画中的代名词,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来评价一位中国画家的作品:“没有笔墨也就没有文化”。文化的长期熏陶培养了我们对于“笔墨”的认知和感觉,培养了我们的视觉感受力和文化的认同感。陈映欣在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了四年,又在中国画界孜孜耕耘了十多二十个春秋,我信,他的“笔墨”功夫一定很了得,也就是说,他对“笔墨”的感知和表达的能力,他对“笔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认知感是非一般人能相比的。

  然而,当“笔墨”已经成为了“经典”,成为了“经典文化”的一种定势的的程式,我们的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在这样的经典程式中被定势了,我们很容易地会以驾轻就熟的方式来运用笔墨,用满有文化的口吻来大谈笔墨与文化的关系,我们会用这样的一切来使我们的中国画更像中国画,更好看更有文化内涵。但是,我们也好像日渐为了“笔墨”而画画,为了有“文化”而使用笔墨,我们日渐地分离了画画与生活,与思想,与精神,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只希望画出有经典意义“笔墨”的画。

  陈映欣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玩透玩腻了“经典笔墨”之后,他忽然,但绝对不是忽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想抛开“文化”的笔墨,而回到笔墨的起点,回到绘画的起点,回到生活和精神的起点,回到“原生态”,于是他画起了“原生态笔墨”。

  何谓“原生态笔墨”?据我从他的画面上看到和想到,可能可以作这样的解释,以笔墨的原生状态来表现生活、自然的原生状态,表现人、精神的原生状态。“原生态”是一个很绿色很环保的名词,在中国画中,“笔墨”已经被真真假假的“文化”过分地污染了,而在社会和自然中,污染也已经是处处可见的习以为常的事情,那么,回到原生态的笔墨,回到和创造原生态的生活与精神,生存与环境,这无疑极具当代的社会学意义,对于艺术领域来讲,也将是建设性的。但建设性也意味着挑战和两难。

  在陈映欣的画面,我们看出了他力图摆脱构图、比例、远近关系、造型构成、线条笔墨的规定性审美性文化性,甚至是对象和内容的习惯性,他试图用一双未被“污染”的儿童的眼睛来看世界,一双儿童的手来涂世界,因此,在他近期的所谓的“山水画”的画面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涂鸦式”的表达,以及在这种种涂鸦“过程和背后的生命感和快感。

  问题是“原生态”是一种理想,还是有可能成为的一种现实,一个西装革履惯了的陈映欣要让自己裸奔起来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更何况,抛开操练有素文化笔墨要比兴之所至脱掉西装革履难得多。

  我们饶有兴趣地期待着陈映欣践行着他的生活和艺术的“原生态”,期待着他在艺术上真正“裸奔”一把。

  2007年7月28夜月明中于湖上绿川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映欣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