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看陈映欣的画不少,山水像他这样画的还真不多见。不过最早见到的是陈映欣的文章,一读之下,觉得作为画家而能写出这样文章的同样不多。
当然,画画的并不一定要会写文章,但写评论美术的文章,如果作者自己不能也画上两笔,按照我的个人体验,许多概念理解起来就有难以跨越的障碍——对于在实践中显而易见的事情,因为缺乏切身的体验,往往无法感悟,更别说理解和表达得准确了。在这种情况下,做史料的考据整理还是不成问题的,但讨论到创作理念技法心得之类的问题就不免有点儿隔靴搔痒。我怀着这样的“成见”头一次读陈映欣的文章,却没发觉有这种毛病,无论从哪个角度谈艺术,他的尺度分寸都把握得颇为准确到位。后来知道他是美院山水专业出身,而且一直创作不缀,我的“疑惑”才算找到了着落。
从陈映欣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来,他是勤于思考的画家。而他的画作同样是深入思考的产物。本来美院的家数,是以写生为基础,创作来自于写生。但过分着眼写生,则容易被生活实景所束缚,动笔之际过于刻板而不能解脱。笔划不能松脱则“气韵生动”的境界不能达到。陈映欣有意把构成物象的笔墨拆散铺开,再按照“节奏”加以重组。同时在视角的处理上继承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而又进一步向平面扩展。依照这一条思路,笔墨不再专一为刻画形体服务,转而为表现节奏和意念服务。节奏和意念也并非是单纯的为了追求变化而制造不同的干湿浓淡效果,而是由主观情绪带动笔墨自然而然生成的变化,观众视线追踪着画面上的笔墨轨迹,心里自然就被煽动起指引这笔墨节奏生成的那一股情绪,所谓“气韵生动”也不外乎就是这么回事吧?
陈映欣按照这一想法创作了大批山水,效果到底怎样,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还是留待大家去感受与评价。看陈映欣作品得到的想法,在这里我只谈一点确实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在画画的人肯动脑子的不多,很多人就是靠着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套习惯动作在画画,青春才情消耗光了,画也就开始走下坡。陈映欣用思想画画,这给大家做出了一个好榜样。我认为文士之作与工匠之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作品里有没有包含思想,文人文人,有思想才能发之为文,而通过写文章又能使思考进行得更加深入更加完整周到。中国画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真正的好画都出现在画家的中晚年,原因就在于中国画的品位是靠思想学识支撑的,而这方面的修为不到一个人的思想成熟期不可能达到淳厚。一个中国画家,既能勤奋创作,又能不断修炼自己的思维学养,他最终达到的艺术高度就一定是众人必须仰视才能看见的。映欣勉之哉!
2006年8月19日
(刘斯奋: 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