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映欣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创作手记—陈映欣

2013-07-30 17:57:4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陈映欣
A-A+

  ▲  当我们处身于山野杂树中,当我们直面苍茫群山时,我们都会惊觉自身的渺小以及“知识”的苍白,那时,我们已经不记得笔墨、技巧以及关于所谓创新和观念的纷争了,我们最想做和所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角度记录当时的气氛和感觉,表现当时的气息,假如表达出来的画面和头脑里预期的理想境界达到一致,我们就能体验到和大自然心领神会的快感。我想,就是这一点,把我们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也是我选择当一个山水画家的唯一理由。其它,都在其次。

  ▲  山水画家之最大幸福,莫过于可以寻觅一处境界——他既是此境界的主人,得以图写胸中丘壑,颇得“君临天下”、颐指气使之快感,然反过来复被此境界所吸引,渴望融于此情此境。人与境亦主亦宾,相生相克,互为因果,此中甘苦及欣慰,实非旁人所能体味!

  ▲  浏览中国山水画史,最令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意境”一辞,然而“意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古人似乎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或说画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诗的意境,于是便有了所谓“诗情画意”一说;或说山水画的基本要求是“可居可游”,画面中必须形成自给自足的人文氛围,等等,不一而足。而王维的禅诗(以山水诗的形式出现)之类也便成了许多山水画家灵感的来源甚至创作的脚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千古流传的名句。然而,不要说究竟有多少人能领悟其中玄妙的禅机,即使是文字的美感,由于流传的泛滥,也早已失去了原本鲜活的气息。依照此种模式演绎的山水画体系,逐渐丧失了图式语言的独立价值,把山水画变成了哲理的附庸,以人造的诗情取代真实的山情水性,以理性的思索扼杀了我们直面自然时的真率的惊喜,忽视了自然界山水之间的独立美感和蓬勃生命力。以“文化”眼光为取景框去套取我们眼中的自然山水,让山水画作为“文化”的承载工具,这是我们约定俗成的创作方法和欣赏路径,也是正统山水画体系的理论依据。我们不是要否定这个体系,而是希望在艺术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要赋予古老的山水艺术以新的生命,增添新的艺术语言,似乎有必要另辟蹊径,以丰富山水画艺术的表现力,进而增强其涵盖力。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映欣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